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学术信息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正>敬请作者认真阅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投稿须知》,按相关要求规范后再投稿。一、论文字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刊登论文原则上要求10000字/篇以上,不超过16000字/篇,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学术问题论文或特约稿不超过20000字/篇。二、栏目设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设有财政与区域经济、财务与会计、金融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等栏目。作者投稿的选题须在规定的栏目范围之内。三、摘要、关键词投稿论文必须附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字数200字以内,关键词3-5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省份和城市、摘要、关键词必须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并附在文章参考文献后。

    2025年03期 v.41;No.21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财政与区域经济

  • 数字经济发展能提升财政收入吗?

    刘明;陈晓彤;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数字经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财政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检验这种驱动作用是稳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财政收入;数字经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总体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空间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会对周边省份财政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2025年03期 v.41;No.215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河经济带数字经济、包容性与绿色发展的三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关系

    周向红;杨汝婷;刘永;陈家昌;

    数字经济、包容性与绿色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借助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2—2021年黄河经济带沿线九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从时空维度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动态演化关系分析,借助面板VAR模型探讨三系统的交互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2012—2021年黄河经济带数字经济、包容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且上中下游区域的差异性逐年减小。(2)从空间维度看,黄河经济带中下游数字经济、包容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良好,到2021年均处于协调阶段,但上游区域的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濒临失调状态。(3)从相互作用看,绿色发展对数字经济和包容性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包容性发展对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包容性发展具有不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绿色发展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

    2025年03期 v.41;No.215 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

    乌兰;刘清嫄;

    提升高技术产业链韧性,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综合评价法测度2012—2021年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σ收敛系数分析高技术产业链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链韧性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产业内部属性较受外部冲击能力更强,冲击韧性需进一步提升;上中下游地区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为增强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水平,缩小地区差距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1;No.215 2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字平台的垄断特征、根源与规制路径

    刘长石;罗亮;

    数字平台在促进经济增长、引领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些大型平台无序扩张、破坏创新创业环境、损害消费者福利,并带来数据集中、产业集中、舆论集中等风险。为有效规制平台垄断,首先归纳平台垄断行为与基本特征,剖析平台垄断根源;再分析当前我国平台反垄断监管工作面临的瓶颈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探索平台反垄断监管的全链条智慧协同共治机制,提升平台反垄断监管能力。为平台反垄断提供理论参考和规制思路,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规范平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3期 v.41;No.215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财务与会计

  • 金融企业ESG表现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

    祝子丽;刘鑫羽;吴馨;廖茂君;

    企业ESG表现是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聚焦金融企业,探讨其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及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企业ESG表现、股票价格波动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股票价格波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好的ESG表现能够稳定股票价格。同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对其影响有削弱作用。基于此,应统一和完善ESG评级体系,强化金融企业ESG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测力度,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

    2025年03期 v.41;No.215 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的影响

    薛菁;

    基于413家企业的调研资料,考察多轮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探究定向降准政策效应与政府干预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政策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提高银行贷款可得性,进而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在减弱;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效应与地区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成反比,与地区社会信用建设水平正相关。为精准助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政策适度干预应多关注政策实施后微观主体行为变化,多考虑外部环境对政策效应的影响,重视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规范,加强政策间的协同配合。

    2025年03期 v.41;No.215 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金融与产业经济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的现实考察及国际比较分析

    肖燕飞;姜抒含;孟凡诗;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经济核心引擎、科技创新策源地、制度创新试验田,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也在全球湾区经济中占据重要一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通过现实考察与国际比较,探寻其发展路径与优化方向。从融合的基础、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的现状进行考察,以国际知名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作参照,对比其金融融合进程中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助力区域金融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5年03期 v.41;No.21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短视频平台用户流量资源的最优定价决策研究

    刘芹;刘甜甜;唐天誉;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急剧攀升为短视频平台带来了巨大的用户流量资源,也为流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从短视频平台视角出发,平台的流量分为内容流量和广告流量,对应推荐给用户的内容视频和广告视频。综合考量用户对不同类型短视频的偏好差异和商家提升广告视频质量的努力水平,构建平台和商家的博弈模型,探究各因素如何影响平台的流量定价决策。结果表明:用户对内容视频的偏好程度越强,或商家提升广告视频质量的努力水平越高,平台流量的最优定价水平则相应提高;而用户对广告视频的初始厌恶程度越强,最优定价水平则会越低。同时发现商家通过提高努力水平来提升广告视频的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商品销售,但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商家投入的努力水平存在一个最优值。

    2025年03期 v.41;No.215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自信:中国特色、品质彰显、有效保障

    吴传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与西方宪法相比较,有许多显著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在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等紧密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治等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彰显了鲜明的理论品质、制度品质、文化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具有政治经济保障、法律制度保障、文化社会保障等有效保障。

    2025年03期 v.41;No.215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原反应风险感知对旅游者进藏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罗文斌;何婧梅;

    西藏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是拉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高原环境风险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险感知直接影响其出游意愿。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探讨高原反应风险感知对旅游者进藏旅游意愿影响的过程机理。结果表明:(1)高原反应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进藏旅游意愿。(2)高原反应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心理距离。(3)知觉行为控制在高原反应风险感知影响进藏旅游意愿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主观规范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从加强高原风险应对能力、发挥群体规范效应、化解文化差异障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和管理启示。

    2025年03期 v.41;No.215 11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大学生网络社群的主流价值观传播:智能媒体的赋能与重塑

    李琼;

    大学生网络社群主流价值观是在网络社群环境中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和践行的价值观念体系。智能媒体通过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为大学生网络社群的主流价值观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构建多元化网络社群空间,精准描绘大学生受众画像,其赋能机制涵盖精准传播、价值引领与社群动员,有效提升传播效率与深度。智能媒体还促使大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价值认知,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价值共识与身份认同,引导大学生践行价值观。然而,信息过载、算法偏见及隐私保护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需要构建智能信息过滤机制,加强算法透明度与伦理审查,完善隐私保护政策。

    2025年03期 v.41;No.215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